English

且看李登辉怎样愚弄舆论

1999-08-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最近李登辉把他的“两国论”加以包装,以“辜董事长谈话稿”和陆委会的“书面说明”的名义抛了出来。台湾当局之所以接连发表这两个材料,是因为李登辉的“两国论”在岛内外受到强烈谴责,他们不得不用一些虚伪的说词来解套。因此,这两个材料的共同特点就是虚伪。

李登辉首先企图赖掉“两国论”。7月9日提出“两国论”的原话是:“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的一些人立即随声附和,一时“国与国关系”之说热闹异常,“两国论”充斥岛内媒体。但是,一旦他感到形势不妙,“国家与国家”便一律以“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取代。而事实上,“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实质上就是“两国”关系。李登辉还公然声称,他从来没有说过“两国论”,所谓“两国论”是被炒作出来的。台湾的一家媒体为李登辉的这次当众赖帐发表文章说,“两国论”把台湾带进了一个新的、不确定的危机境界里,这句话的责任李登辉要自己扛。现在他却归咎于媒体炒作,这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平时媒体可以给他面子,这回不行,因为“事情闹得太大了”。台湾媒体的这些话表明,李登辉经常言而无信,甚至不惜在众目睽睽之下栽赃别人,这次不过是故伎重演。

“谈话稿”、“书面说明”和台湾当局一些人这几天的谈话,还反复声称海协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有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李登辉和台湾当局的一些人似乎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共识”,他们就可以把“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为“两个中国”了。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九十年代初,两会成立后首先讨论的就是在事务性商谈中如何对待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经过反复交换意见和讨论磋商,1992年11月,两会就此达成共识,同意各自用口头方式表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正是以此为起点,两会一系列的会谈、对话才得以顺利展开,第一次“汪辜会晤”也才得以成功举行。两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口头共识,有1992年11月16日海协给海基会的正式函件为证,却被一再歪曲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此外,既然是表述“一个中国”,那么,表述来表述去,中国只能表述成一个,怎能表述成“国与国”的“两国论”?李登辉和台湾当局的那些人,除了企图在世人面前把水搅浑以外,岂能自圆其说?

李登辉等人还公然篡改江泽民主席的话来为自己辩解。他们说,江泽民主席不是说海峡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那“两国论”当然也可以谈,为什么就不谈了呢?江泽民主席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报告中,在1995年1月30日《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谈话中,从来都是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海峡两岸什么都可以谈。李登辉偏偏把这个最重要的前提丢掉,以便为他们鼓吹“两国论”张目,这种伎俩实在是十分拙劣的。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其目的就是企图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毒化两岸关系,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现在他却说,提出“两国论”(或曰“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是为了两岸间“具有特殊的情感”;“双方都有意愿”“追求中国未来的统一”。这不免使人感到他的这个弯子实在转得太大,说的话就使人感到不是可信而是非常可笑。因为他的表现早已告诉世人,他根本没有统一的意愿,只有分裂的图谋。

李登辉等人的虚伪,还表现在他们在破坏了两会接触、交流、会谈的基础——一个中国原则以后,却一再表示欢迎海协汪道涵会长去台湾访问。人们一看就知道,他们这是在演戏。

李登辉过去表示,他要当圣经中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建立新国家的摩西,后来又在一本书中要把中国分割成七块;他明明在搞分裂,却说在推展两岸关系;他制造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却说要为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作贡献。他总是在那里变换手法,企图玩弄舆论。李登辉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口是心非、祸国殃民,事实已经明白无疑地一再证明,他是一个民族败类。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